時間:2023-12-04來源:企業管理智庫
以好心發起的行動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。抱著這樣的好心做事情,就是在各自人生的田園中播撒幸福的種子。
——稻盛和夫
過去的日航,只有所謂的精英才能進入經營中樞。這些人畢業于一流大學,但幾乎沒有在一線流過汗,只會用大腦制訂計劃,通過“上意下達”的方式管理公司。
不了解現場,就無法經營好企業。日航重建,首先就要改變這種結構。于是我大幅改編組織,讓在現場辛苦工作的人參與經營。
僅對組織進行了這樣的改造,一線員工的熱情就一下子高漲起來,他們工作積極主動,生氣勃勃,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,憑自己的意志,最大限度地做好能做的工作。
“自己也承擔著企業經營的一部分責任”,這種主人翁的感覺,戲劇性地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態度。此外,我還經常訪問工作現場,借此機會與那里的員工直接交流。我講述日常工作時應抱的心態,同時要求他們以“利他之心”服務客戶。特別是直接與乘客接觸的空乘人員和飛行員,他們的心態是直接決定公司方向的關鍵要素。如果他們的服務足夠貼心,乘客就會選擇再次乘坐;如果他們服務馬虎,乘客就會離去。他們直接左右公司的命運。
在空乘人員面前,我這樣說:“‘下次還想乘坐那架飛機',要讓乘客產生這種想法。日航要想脫胎換骨,變成乘客喜歡的公司,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的‘心'。接待服務不能只講形式,必須對乘客充滿感謝之心,充滿親切、溫暖和關懷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,公司的重建就無法實現。”
哪怕是機長和乘務員進行的機內廣播,也不能照本宣科,而要帶著關愛之心,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。我拜托大家開動腦筋,將心中的感謝和款待之意用語言表述出來,努力做好機內的廣播工作。
我還說,以好心發起的行動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。抱著這樣的好心做事情,就是在各自人生的田園中播撒幸福的種子。
我不知道自己的話起到了多大的作用,但員工們的心靈發生了讓人難以置信的變化。這種變化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后,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在被大水圍困、形同陸地孤島的機場里,員工們為在此避難的當地民眾提供食品和毛毯。有一位乘務員,用新鮮米飯制作飯團,分發到被長時間困在機艙內的乘客手中。
對搭機趕往災區的日本紅十字會救援成員,據說機長發表了溫暖人心的慰問廣播,還有乘務員悄悄地在他們托運的行李里放入慰勞和鼓勵的字條。我還聽說,有一位單身前往關西和家人團聚的老婦人,因為乘坐的航班被取消而非常焦急,一位沒有當班的日航員工陪著她,設法利用多種交通工具,把她送到了關西的機場。
所有這些,員工手冊中當然沒有,也沒有任何人向他們發過指示。如同身在戰場一般,在時刻變化的現場,“現在該為客人做什么”,員工們都主動地思考,自發地采取行動。
日航的重建,并不只在于重建計劃進展順利,這是一場真正的“心之改革”。每一位員工的思想都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。(轉自網絡)
上一篇:稻盛和夫:我經營公司的思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