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4-01-31來源:企業管理智庫
穩得住
穩住心緒,摒棄雜亂,沉住氣,方能應對萬難。
古訓中所寫: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講的正是這個道理。
心靜使人理智,在冷靜的觀察中審時度勢,作出合乎理性的判斷,而急中生智,也只不過將腦中一切無關的事,快速調整為“靜音”狀態,頓時生出化解危難的智慧。
法國管理學家??颂m說:“當你不知道如何行動時,最好的行動就是按兵不動,最好的決策就是不要決策。”因為你不清楚到底是機會還是陷阱。
運勢有順有逆,我們要做的,就是逆風來臨時,穩住陣腳,等順風來。
大事也好,小事也罷,穩住,你就贏了。
會變通
有人說,變通是才智的試金石。做任何事情,都不要死板。學會變通,才能讓自己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中隨機應變,尋找到應對的策略和方法。
靈活機動的人,往往可以枯木發芽絕處逢生;而做事呆板木訥、不知變通的人,則常常浪費掉大好的機會。
常聽到兩句話:
不撞南墻,不回頭。一條道,走到黑。
這種執著,讓人佩服,但有時太過執著,不懂變通,也會害了自己。
在路走完的時候,并不意味著到了路的盡頭,而是提醒我們是時候轉彎了。在撞了南墻之后,不如換一條路前行,換種方式堅持。
林語堂說過一句話:“明智地放棄,好過盲目地執著。”
高情商、懂變通,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許多難題,還可以幫助我們以最快的方式抓住機遇、實現自身價值。
懂自律
飛速前進的社會里,充滿了焦慮與壓力,我們崇尚自律,希望自我改變。卻容易陷入一個盲目的“自律陷阱”:
用戰術上的努力,掩蓋戰略上的懶惰——不知道該做什么,反正先忙起來再說。
我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,卻從沒思考過,更好的自己是什么。于是,東一榔頭西一棒槌,走走停停,反反復復。高情商的人,懂得真正的自律而非間歇性努力。
用未來的愿景,規劃好當下的目標,再付出努力,為之堅持。
不從眾
心理學上,有一種羊群效應,本質是一種從眾心理。
《烏合之眾》里說:在群體中,每一種情感和行為都極具感染性。
很多時候,我們就如同羊群中的某只羊,沒有主見,在群體的氛圍里,盲從地跟從別人制定的規則:
人要對自己好一點,網貸消費也要精致生活。
身邊人都抽煙,說這就是成熟,那我也抽。
狂熱地跟風做一件事,如果沒想清動機和緣由,那么,你就會被他們帶跑偏從而失去自我。
不從眾很難。而高情商的人,在來來往往的人潮中,保持著一份清醒,他們不盲目從眾,他們會遵從內心的選擇。
能釋懷
人對待仇恨有三種做法:
第一種是記仇,任由仇恨的種子在心里生根發芽,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;
第二種是忘記仇恨,雖然將土壤翻新了,但依然會有栽種過的痕跡;
第三種是最高明的,就是主動和仇人和解,將花朵贈給對方,不僅解開了心結,還能留有芬芳。
小到一草一木,大到做人做事,我們都需要幾分淡然大度。背負太多,難免會被一些麻煩所累。
走到最后你會發現,處理事情的能力決定了你的下限,但處理事情的心態決定了你的上限。
真正的釋懷,是不被情緒左右,不被苦難捆綁,是與生活握手言和。
高情商的人,不見得才高八斗,不見得舉世無雙,但他們一定明白活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里,唯有不斷修剪自己內心錯綜復雜的枝椏,才能活得簡單自在。
放下別人的錯,解脫自己的心。(轉自網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