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3-12-22來源:企業管理智庫
看過一句話,覺得非常精辟:
“大家都知道金子總會發光的,但大部分人都在想怎么發光,很少有人在想如何成為金子。”
在這個渴望速成的時代,如何成為閃光的金子?
無非是做一個真正的長期主義者,找準自己的領域,把每件小事做到極致。
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
相信經過時間的打磨,我們終將閃閃發光。
本文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《干法》、《活法》、《思維方式》、《京瓷哲學》、《活法青年版》中的精彩內容,希望您品讀完后能從中收益:
所謂的長期主義,就是每一次小的堅持,小的進步后,依然覺得“堅持”是正確的。
長期主義不是堅持重復一件正確的大事,而是堅持改進一件件小事。
稻盛經營學中長期主義的三個要素:
1、持續是長期主義的前提
所謂人生,歸根到底,就是“一瞬間、一瞬間持續的積累”,如此而已。
每一秒鐘的積累成為今天這一天;每一天的積累成為一周、一月、一年,乃至人的一生。
同時,“偉大的事業”乃是“樸實、枯燥工作”的積累。如此而已。
那些讓人驚奇的、非凡偉業,實際上,幾乎都是極為普通、平凡的人兢兢業業、一步一步持續積累的結果。
也就是說,將平凡變為非凡的就是這個“持續”。
2、永遠比昨天更進一步
但是,說“持續”重要,并不是說“反復做相同的事情”。“持續”與“重復”是兩回事。不是漫不經心地去重復與昨天一樣的事情。
而是今天勝過昨天,明天勝過今天,哪怕是微不足道,必須不斷地改良、改善。
在昨天努力的基礎上再下工夫改進,今天比昨天稍稍前進一步。想把事情越做越好,這種態度持之以恒,就能產生巨大的進步。
不走老路,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訣。
3、不忘時時描繪夢想
在京瓷的創業期,我把自己稱為“做夢的夢夫”,不斷地向員工訴說自己的夢想。
至今我仍時刻不忘追逐夢想,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靈。人生本來就充滿美好的希望。
只要能不忘描繪夢想,心存浪漫,秉持積極的思維方式,那么就能開拓未來。
即便在充滿挫折的青少年時代,我也沒有忘卻夢想,始終懷抱希望。我認為,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,就是因為秉持了這種積極的思維方式。
1、想要讓成功持續就必須遵循因果法則,即始終思善行善
佛教教義中有“因果報應”之說。為了講明白這個道理,我曾舉過各種各樣的例子。其中,我引用得最多的說法是“思念造業”。
佛教中的“業”即因果報應中的“因”。心念是因之根源,有因必有果。換言之,一個人的想法與思維非常重要,切不可心生惡念。
這便是釋迦牟尼佛祖向世人開示的真理。中村天風先生也曾告誡人們“千萬不要抱有陰暗的念想”。我對此無比贊同。
然而,雖說“萬物由心生,萬法由心造”,但心念并非立即顯現。
正因為如此,即便我再怎么拼命強調“因果報應法則能夠改變命運”,許多人仍然難以接受和理解。
惡念并非立刻能結出惡果,善念也并非立刻能結出善果,因此人們不肯輕易相信它,這是因為我們只從一個短的時段來觀察事物。
某種思想和行為要作為結果呈現出來,需要相應的時間。在兩年、三年這樣較短的時段內,結果往往還出不來。
但是從20年、30年這樣的長時段看,因果的吻合度非常之高。自我開始創業以來已有40多年,這期間,我見識了各種人物的興衰起落。
從30年、40年這樣的時段觀察,幾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與他們平日的行為和人生態度相一致的結果。
從長遠看,誠實的人,堅持行善積德的人不會總是倒霉;而懶散的人,不負責任的人也不會一直榮耀。
確實,有人干了壞事卻未見惡報,因為他運勢尚佳或僥幸逃逸;有人做了好事卻未見善報,因為他一時時運不濟。
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狀況逐步修正,結果“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”,大家各得其所,進入他們應有的境遇。
原因和結果之間,簡直可用等號連接,原因和結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“可怕”兩個字來形容。
短期來說或許不盡然,從長期看,善因結善果,惡因招惡果,因果報應準確無誤。
從長期看,因果確實在循環,善行不會以惡果告終。雖然一時遭到誤解,日子不好過,但企業再建成功,最終受到員工的感謝。
我深信,善的循環之輪還將繼續擴展。
“為善不見其益,如草里冬瓜自暗應長”。中國明代的《菜根譚》中有這樣的句子。
意思是,行善沒有見到報答,好比草叢里的冬瓜,即使人眼看不到,它照樣茁壯成長。
因果必報,但需要時間。記住這句話,不要因為一時不見效果而焦躁,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弛不倦,行善積德,堅持不懈。
2、企業發展為什么要堅持長期主義?
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,長期主義價值觀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密碼。
無論對于個人還是企業,長期主義都是逆人性的挑戰,不光考驗專業水平、運營能力,更考驗一個領導者、一個組織的戰略耐性和心力。
長期主義讓我們戰略目標清晰,有利于品牌長久生存,能夠讓我們保持專注,持續堅持做對的事。
企業要持續成長,就建立在“追求全體員工的幸福”這一堅實的利他基礎之上。
公司首先就是為了在其中工作的員工而存在的。企業經營的目的,就是實現全體員工的幸福。
所以,為了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,經營者必須付出無止境,讓企業不斷成長,持續發展。
經營者必須維持企業10年、20年、30年、40年的繁榮興旺,必須為此兢兢業業、孜孜不倦。
在這期間不能有絲毫的自滿和懈怠。
在京瓷創建55周年的時候。關于必須付出無止境的努力這一話題,在京瓷成立20周年的紀念典禮上,我曾經這樣表述:
“我認為,經營企業好比登山運動員登山,朝著極遠、極高的山頂攀登。在登山的那一刻,是以眼前能夠看到的山頂為目標,一旦登上這座山的山頂,就會看見山脊相連的另一座高山,再登上這座山,還會看見下一座山,連綿不斷。這種情形正和企業經營一樣。
創業20年來,我們登上一山就看到下一座山,再登上一山又看到下一座山,連綿不絕。我想,能實現我們遠大夢想的高山還在更加遙遠的地方。”
當年我做了這樣的描述。是的,經營者只能朝著那無盡的高山持續不斷地攀登。
人生的目的放在何處,人生觀就會隨之改變。有的人把人生目的放在增加財富和利益上;有的人想要名譽地位。
如果用具體的數字或職務來表達這種目的的話,一旦目的達成,他們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。
縱觀現在的社會,有的年輕人創辦風險企業獲得成功,一攫千金的目標實現了,就無事可干了,接下來的人生就是享樂,靠享樂消磨時光。
當然,“想要賺錢”這種強烈愿望本身決不是壞事。
事業開始的時候,缺乏“無論如何必須成功”的強烈的愿望是不行的,“要過上富裕的生活”這種愿望也是成功很大的原動力。
但是,為了讓已經成功的事業長期持續地發展,就不能把“只想賺錢”這一經營者的個人愿望作為事業的目的。
如果把這種個人目的當作事業的最終目的,那么,一旦獲得成功,經營者就不會再拼命工作了。這樣的話,就會讓在那里工作的員工們陷入不幸。
經營者不僅對員工的幸福負有責任,而且對為公司出資的股東,對買公司的產品、接受公司服務的客戶,包括對公司的事務所及工廠所在地區的民眾,對與公司有關的所有人的幸福都負有責任。
并且,這個幸福不是“只要現在好就行”這種短暫的幸福。
如果想讓企業持續發展、不斷取得良好的業績、從而讓相關的人員都獲得幸福,那么就要付出無止境的辛勞。
3、人生的目的是為社會、為世人盡力
人生目的除了磨煉心性之外,其次就是為社會、為世人盡力,也就是以利他之心處世。
盡力抑制自身的欲望,以親切的關愛之心為他人盡力。這也可以說是上天賜予我們生命的重要意義。
盡力磨煉心性和為他人盡力,這兩者互為一體,不可分割。為他人盡力,自己的心靈才能得到磨煉。
同時,正因為具備美好的心靈,才能為社會、為世人盡力。
反省自己的思想、行為舉止,由此盡力抑制利己心,抑制充滿欲望的那個惡的我,讓那個充滿利他心和關愛之心的、善的我呈現。
這樣的努力可以磨煉靈魂、提高心性,也可以陶冶情操,讓人生變得更為豐富、美好。
不論是誰,只要降生到這個世界上,就擁有實現幸福的權力。不僅如此,我甚至認為,實現幸福還是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應盡的義務。
以美好的利他之心為社會、為世人傾注力量時,我們的人性就能得到磨煉,幸福感和充實感就會降臨,我們的事業就能長期發展,我們的人生也就有了更深的意義和更大的價值。
1、清晰的認知
認識兩點:
第一,知道你的目標是無法一蹴而就達成的。
第二,知道你的目標終究能夠被達成。
當京瓷還是街道工廠時,面對不滿百人的員工,我反復訴說“豪言壯語”——一定要把公司辦成世界第一的公司!
在當時這或許是遙遠的夢想,但同時又是我心中懷抱的非實現不可的愿望。
但是,眼睛可以眺望高空,雙腳卻必須踏在地上。夢想、愿望再大,現實卻是每天必須做好單純、甚至枯燥的工作。
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一毫米、一厘米都要揮灑汗水,把橫亙在面前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。
夢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落差常令人煩躁不安。然而,人生就是“今天”的不斷積累,就是“現在”這一刻的不斷延續,如此而已。
此刻這一秒的積累就是一天,今天這一天的積累就是一周、一月、一年。
當意識到的時候,我們已經登上了原以為高不可攀的山頂——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狀態。即使你急功近利,明天也不可能跨越今天提前到來。
到達你向往的目的地,沒有“一跨千里”即刻可到的捷徑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要實現遠大的理想,只能靠一步一步、一天一天踏實努力的積累。
然而,不錯過今天,認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,明天再認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,一周認真工作,就能看清后面的一月……
就是說,即使你不去探索遙遠的將來,只要全神貫注于眼前的每一個瞬間,以前看不清楚的未來的景象就會自然地呈現在你的眼前。
像龜兔賽跑一樣,我自己就是這么一天一天踏踏實實走過來的。公司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壯大,我也走到了今天的這個位置。
與其莫名其妙為明天而煩惱,與其苦思冥想去制定長遠的計劃,還不如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。這才是實現理想最切實的方法。
2、專注+極致
“持續就是力量”這是至理名言。人生最重要的就是“持續”,就是“持續做好一件事”。
各行名業所謂的名人、高手,他們在達到這個境界之前,無不踏實努力、孜孜以求。一開始就聰明能干,能一舉取得成功的天才并不太多。
我認為,一輩子專注于一行一業,不厭其煩、終身努力的人,才能成為名人、高手。
經營的真諦就是把哲學做到極致
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得更好,都想知道把企業做好的方法。但是,要把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,具體該怎么做才好呢?
我想,方法各種各樣,千差萬別。世上有關經營的書籍汗牛充棟,還有許多經營顧問在活動。
另外,在大學里,教授經營的老師們接二連三地提出新的經營理論。
許多經營者想要依靠這些有關經營的書籍,依靠這些經營顧問,依靠這些經營理論。
但是,無論依靠哪一種,參考哪一個,自己企業的經營卻依然難如人意。為此,究竟應該怎樣經營企業才是對的?
許多經營者感到迷惑困頓,束手無策。但是不必絕望。
經營的真諦就是把哲學做到極致。也就是說,在企業內確立經營哲學,不但經營者自己,而且與全體員工共同擁有、共同實踐這種哲學。
我堅信,只要做到這一點,企業就一定能夠持續成長發展。
3、堅定的信念
在具備了以上兩點之后,你需要非常相信你的目標是可以達成的,同時相信它的實現需要你付出足夠長時間的努力。
尤其是在商業領域,如果想要挑戰獨創性的事業,就必定會遭遇許多障礙。
那些開創了前所未有事業的人,都是自己依靠持續的“信念”鼓足勇氣、最終克服了障礙的人。
在創造性的領域里工作,好比在一片黑暗中用手摸索前行。在看不見前進道路的情況下追逐目標,就必須有照亮黑暗的“光”。這個“光”就是信念。
越是創造性的工作,就越需要在心中持有堅定的信念。正是因為有了信念這一束光,加上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,就能持續前進,最終實現成功。
所謂“堅定的信念”,那就是“利他”的美好愿望。純粹而強烈的愿望所帶來的信念,擁有超越一切智慧、一切戰略戰術的力量。
稻盛先生曾在經營問答中說:
我創業50年來,對一件事有深刻的領悟。是那些乍看有點愚鈍的人,造就了今天的京瓷。
從這一觀點來看,初看似乎愚鈍的人,只要持續不斷努力做同一件事,就能變成一個非凡的人。
“持續就是力量”,持續不斷地鉆研同一件事,“持續就會把愚鈍變成非凡”。
社會稱頌的名人達人,比如劍術達人、制作器物的名人、具備匠技的人、工藝大師、嫻熟操作機器的人等,這些所謂名人達人都是在30年、40年乃至50年這么長的時期內,埋頭于一行一業、鍥而不舍的人。
不做這樣的努力,就成不了名人達人。
有點小聰明、頭腦靈活、反應敏捷的人,要他們在三四十年的長時間內做一件踏實枯燥的工作,他們往往堅持不了。
例如,制造日本刀的刀匠名人,不管嚴冬還是盛夏,在風箱前面,一邊聽師匠傳授,一邊掄錘鍛打,40年如一日,這么枯燥的工作,頭腦機敏的人干不來。
只有“愚鈍”的人才能堅持,這種“愚鈍”的人經過三四十年辛苦努力,就成了名人達人。
所以:
真正聰明的人,都在做笨的事情;
真正聰明的人,都會堅守長期主義;
只有長期主義,才能做時間的主人。
(轉自網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