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4-04-28來源:企業管理智庫
大危機下往往孕育著不可思議的新機遇。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暴露了企業的各種弱點,同時也種下深刻轉型的契機。
經過實踐證明,中國民營企業有著這個民族所展現的韌性和生命力。大家走在黎明前的混沌,希望下面的一些應對方法對各企業采取應對措施有所啟發。
根據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,34%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,33.1%的企業可維持2個月,17.91%的企業可維持3個月。
也就是說,有85.1%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以內。
這二、三個月的負現金流危機該怎么度過?
小型企業可采取哪些舉措呢?
-01-減少開支
1、停止不賺錢的貨品生產線,降低下半年采購目標。減少新采購的貨款支出。后期根據市場恢復情況,快速反應增加補貨比例。
2、減少人力成本。自下而上,疫情期間自愿協商降薪,共同克服困難。
企業要細化基本工資、崗位工資、獎金、五險一金等項目,根據業務輕重緩急制定分批復工計劃、輪崗制。
不能復工和沒任務開展的,提早休年假、調休等,細化制定不同的人力管理辦法。
同時,企業也可讓管理者、員工從下至上討論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法;人力資源部可根據各地最新的人社政策進行雙方協商,制定各種降低人力成本的制度和措施。
實施中要注意平衡,人力是成本也是企業的寶貴財富。這項能否實施好就考驗老板的領導力和企業文化了。培養領導力,打造企業文化盡在《企業操盤手》直播現場,文末附上直入現場碼~
3、降低租金,關閉虧損店鋪。企業可安排銷售團隊跟平臺方或物業方溝通,協商疫情期間免除或降低租金。
線下萬達主動帶頭給商家免租一個月、線上阿里也主動出臺措施扶助商家。此外,本來就虧損的店鋪也可考慮關閉。
4、減少營銷費用。細分項目,品牌廣告、店鋪形象、陳列、網絡傳播、包裝、營銷活動等,根據重要緊急的程度取消、延后、減額、保留或增加。
實施中要注意判斷好,有些營銷費用既是成本也能開源,別一刀切。
5、關注政策。申請政府稅費減免支持。密切關注各地政策,國家和各地區已在研究相關稅費優惠政策。
-02-處理存貨,增加現金流
企業之前積壓庫存及時處理,新品及時線上銷售。庫存占用大量現金,且每天都在貶值,企業要盡最大努力通過各種渠道賣貨,回籠現金。
-03-增加融資渠道,補充現金流
銀行也在加大中小企業資金延期和放貸支持。企業可以通過銀行借貸、股東融資、民間借貸、員工入股等各種方式,增加現金存量。
中大型企業可采取哪些舉措呢?
對中大型零售企業來說,雖然也面臨挑戰,但抗風險能力比小企業強。
不同規模的企業采取的應對措施也不同。
營收規模越大的企業,采取開拓市場、開發新業務措施的動機越強。
-04-踐行企業價值觀
中大型企業跟小型企業情況不同,小型企業面臨著現金流的生死考驗,為了活下去,有些企業只能減員降薪。
但人力是成本也是企業的寶貴資源。
因此中大型優秀企業的做法,第一步反而是關懷員工、客戶,激發員工信心,明確方向,踐行價值觀。
-05-創新業務模式
1、客戶開源:加大社群營銷,提升用戶黏性與復購率。提高老客戶的復購率,開辟新客戶。
2、渠道開源:從上至下全員營銷,拓展線上新型渠道業務,數字化轉型。
疫情倒逼下,很多企業加快線上渠道業務轉型升級。
正月初一,安踏和FILA高層開會,初二、初三發動全員線上銷售,從總裁由上至下,人人開微店;美特斯邦威、巴拉巴拉等品牌每個員工都在朋友圈發漂亮的產品海報。
3、產品開源:大數據分析,洞察客戶需求,重視研發創新。
-06-增加融資
疫情如果遲遲得不到控制,企業現金流壓力會逐漸增大,要增加現金流儲備,降低風險。
-07-規劃戰略
去年做的2020年度經營計劃和預算基本無效了,要馬上重新復盤,系統性調整年度經營策略、經營計劃與人財物時間資源配置。
對大部分企業來說,此時都面臨生存問題。但對少部分優秀企業和企業家來說,危機中反而能化“危”為“機”,逆勢成長,從優秀向卓越。
疫情一定會過去,這是短期、階段性的影響,并非系統性、結構性的影響。
只要心態積極,全面自救,以內部確定的多種預案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,對未來要始終抱有“信心與希望”,冬天總會過去,春天必將到來!